{SITE_title}
当前位置:营销商学院 >
让干部围着群众转
来源: 作者:未知时间:2019-12-11 10:01:41浏览量: 0
把群众工作一线作为培养、识别和使用干部的主战场,让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明确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内容、步骤和重点,形成“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工作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是我们党执政最坚实的基础、最深厚的底气。去年以来,广州市以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为抓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链条,健全工作体系,形成了干群互动、共同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良好局面。


织密联系群众“工作网”。明确市、区、镇(街)三级党(工)委驻点联系工作责任,实施市委常委带头挂片驻点指导基层联系点和市领导挂点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推动实现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建立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市区镇(街)三级领导挂点制度,每名市委常委挂点指导一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示范带动所在区、镇(街)联动抓整顿,去年以来共开展驻村蹲点4700多人次。健全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动9133名广州市的全国、省、市、区、镇五级党代表到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站)联系服务群众。依托全市2万多个社会治理网格,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推动社会治理网格与党组织网络“双网融合”。建立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工作制度,全市26万多名在职党员成立1925支党员服务队(突击队)到社区报到服务,激活联系服务群众“红色细胞”。荔湾、花都、增城等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动广州“志愿之城”建设走在前列。通过领导带头下基层、党员下沉到一线,织密联系群众“一张网”,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拓宽联系群众“连心桥”。在建成政务服务一线接听、一网通办的基础上,聚焦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构建覆盖全市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快速响应机制。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从化区围绕“六呼六应”,打造“仁里集”共建共治共享“一键通”云平台;番禺区构建智能化指挥中枢,打造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黄埔区开发企业“掌上办”APP,实现服务企业24小时不打烊。把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作为检验为民服务成效的试金石,推进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天河区整合执法力量,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南沙区简化企业开办流程,推行“一口受理6+X证照联办”。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每个村(社区)建立一个民主议事厅,构建“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新模式。打造“红色矩阵”,越秀、海珠、白云等区结合各自实际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优化提升全市174个镇(街)、273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初步建成“城市15分钟党群服务圈”。


树起联系群众“一面旗”。把群众工作一线作为培养、识别和使用干部的主战场,让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年来,先后选派200多名干部援藏援疆援黔援川,选派1000多名干部对口帮扶省内梅州、清远两市的省定贫困村,选派510名干部到市内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选派一批“85后”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摔打历练,努力把党员干部打造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鲜红旗帜。以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为重点,开展“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大轮训”,注重在旧城、旧厂、旧村更新改造和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及黑臭水体、违法建设、“散乱污”场所专项治理等九项重点工作中,培养提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建立新任市管干部到信访部门接访半年制度,实施区和镇(街)两级河长提拔调整前征求水务和生态环境部门意见机制,引导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转作风、提效能。


构建联系群众“保障链”。明确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内容、步骤和重点,形成“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工作机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意见建议,建立上下联动抓整改落实工作清单和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专项清单,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相关市领导分工负责,推动清单任务落细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加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督查力度,建立督查通报制度,严查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做到“群众有事服务好,群众无事少打扰”。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将下基层服务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加强考核结果运用。构建导向引领机制,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脱离群众、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坚决不用,推动形成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的倒逼机制。